贸易的力量
更新时间:2009-08-26 来源:大泽五金网 作者:
朋友给我发来最新的《2007/2008年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纽约名列榜首,这个结果并不出乎意料。从此次评选的依据看,在经济规模、发展水平、科技创新、经济控制力等四个方面,纽约的确当之无愧。
我曾在《纽约“地下”》一文中谈到过纽约的优势,最突出的,就是它对全球成千上万抱有一技之长的和渴望抱有一技之长的人们来说,具有一种磁石般的魅力。至于这种魅力究竟从何而来,恐怕就要从城市的精神上去寻找了。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正是不同的城市精神决定了城市的不同,决定了城市竞争力的高下。纽约的城市精神可以用两个字来表述――开放。纽约因开放而有了“大苹果”的美称,“好看、好吃,人人都想咬一口”。
纽约的开放精神离不开自由贸易。纽约是一座在自由贸易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城市,自由贸易给了纽约机会与活力,奠定了纽约开放的精神基础。
没有贸易,就没有纽约。我们现在说的纽约,多指曼哈顿岛。1626年,荷兰西印度公司以一些低价商品和印第安人作交换,买下了曼哈顿岛的拥有权。从此,荷兰人在这里建立家园,并将其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
没有贸易,也没有纽约的发展。贸易当然并不全是光彩的,也充满着贪婪与血腥。17世纪下半叶,纽约在成为最重要的黑奴市场的同时,也成了美国第一波“中国热”的发源地。
美国驶往中国的第一艘商船就从这里出发。1784年2月,从纽约港驶出了第一艘开往中国的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它开辟了中美关系的新纪元,也给纽约带来了金钱与繁荣,创造了美国历史上首批百万富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个德国小子阿斯特,他1783年来到纽约,正好赶上了“中国热”。1800年,他向广东发出了第一艘运送动物毛皮货轮。48年后,他成了全美最富有的人。
没有贸易,也就没有纽约的今天。纽约有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最大的实物商品交易所,它们引领着世界金融市场的风云;纽约有众多的证券公司、投资公司,还有遍布大街小巷的贸易公司,它们有着在全球各地密密织成的网络。所有这些与贸易有关的活动当然也为纽约乃至于美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美国《时代》杂志今年年初刊登的封面故事《三城记》。作者在文中创造了一个新名词:Nylonkong,为纽约、伦敦和香港三个英文名词的合成,有中国译者将其译为“纽伦港”。这个词的最精妙之处就在于末尾这个“港”字,它象征着贸易,象征着这三个都市的城市之魂。
与其说这三座城市是全球化的宠儿,不如说它们本身就是全球化的推力。因为贸易,它们站在了世界商品链、产品链、技术链的最高端,当然也提取了最多的附加值。
《时代》杂志的文章说,这个新名词不仅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成功代号,而且也解释了全球化的原因。“这三座城市都对贸易敞开了大门,而贸易可以动摇已建立的秩序,并增进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
从纽约看中国,不难看出,城市竞争力的差距实际上也是自由贸易的差距。在这次评选的500强中,中国共有59座城市入选,其中座次最靠前的5座城市为香港(26位)、上海(41)、深圳(64)、北京(66)和澳门(78)。很显然,在这个次序中,贸易是一个主导因素。
美国学者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在《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谈到,郑和下西洋时代的中国对外贸易不能算作正常的“贸易”,那只不过是物物交换而已。而且,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贸易实际上就是“朝贡”。
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的我们,是很容易理解这段历史的。正是因为对外封闭,中国才失去了发展自由贸易的机会;也正是因为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中国才能够成为世界贸易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同样道理,一个要想走在全球前列的城市,也必然是一个热情拥抱自由贸易的城市。